学校首页 办事指南 在线投稿 系所导航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院:夯实解剖学“三基” 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2019年02月27日 19:28 何飞洁 蔡颂 点击:[]

 

 

   

我院学子在2018年湖南省解剖学会绘图、标本比赛、学生论坛中再获佳绩。

 

   

  

  

我院举办首届解剖标本创意制作大赛

  

  

我院建立“以学促赛、以赛促学”机制,有效提升了培养质量

  

2018年12月,由湖南省解剖学会主办的“回归本科教育,服务卓越医生培养”第六届断层影像解剖学论坛评奖揭晓。我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再获佳绩,在湖南省首届解剖学绘图比赛、湖南省首届解剖学标本现场制作大赛、解剖学瓶装标本比赛、学生论坛四个赛场中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

   

这是我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生解剖学“三基”结出的又一硕果。

  

学院传承创新 教有新法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院前身为湘雅护病学校,百余年来始终秉承“勤、诚、谨、毅”的院训,紧紧扣住解剖学的学科教学与研究特色,贯穿“科教结合,医教协同”的理念,以解剖学“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发展以“熟”带“生”、以“高”领“低”的模式,并以“搭建创新实训平台,增强创新意识”、“小组研讨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建立科普微信公众号”、“缅怀无语良师,培养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全方位打造集“实践—创新—人文”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培育了一大批复合型拔尖医学人才。

   

解剖破万次,下刀如有神。解剖学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是所有医学学子必须走过的联系其他课程的一座“桥”。这座“桥梁”的基石则在“解”和“剖”二字,这座“桥”的两端,不仅仅连接着基础与临床,更连接着老师团队与学生团队。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是面向各年级各专业医学生,通过自愿报名、专家遴选组成的。团队由组织解剖学核心教师团队负责指导。我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解剖操作训练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志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延展学习的平台。

  

名师传道受业 行有方向

  

“你们将来会是医师,大体老师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你们,你们可以在他的身上划错几十刀、几百刀,但是将来一定不能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主任、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负责人袁立明老师要求每一位来到解剖实验室的学生,接触新想法、新方法,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创新。他将解剖学的教学理念理解为:理论知识为基石,实践拓展为阶梯,创新精神为风向标。

   

解剖教研室简晓红老师和邓春雷老师致力于系统解剖学的理论教学,他们的教学使得解剖学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为解剖学实践教学及深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深受学生喜欢。

   

陶晓军博士是医学院的药学系老师,他创建了大学生创新性科研团队,进行大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技能的培训和实践。作为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成员,他也悉心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和解剖学实践科研。

   

2017年7月至今,我院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潘爱华教授讲授、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建波教授讲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副主任周定全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乐平副教授等举办学术讲座。潘爱华教授在“遗体捐献——大爱永存”主题讲座中提到:“无论多难,我们都要保护您!无论多难,我们都要研究您!人类的遗骸,携带着历史瑰宝,镌刻着人类文明”。“‘大体老师’们始于平凡,安于平淡,终于无私,归于自然,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肩负起他们的遗志,播散他们的大爱。”参加此次讲座的学生如此感慨。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指导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践行“实践—创新—人文”三者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了一批解剖学实践和创新人才,为大学生将来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勤钻好研 学有成果

   

解剖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全体学生和解剖学教师缅怀“无语良师”,感恩大体老师的大舍大爱精神,让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2017年7月至今,我院先后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名教授等进行解剖学学术讲座,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养。此外,每周末学生讲解自己的标本制作经验、最新科研进展,还有一些从临床回来的研究生、临床医生、护士为团队成员解读一些重要的位置在临床上的实际作用,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我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以人体形态学科教馆300余件精品标本为素材,建立了数字化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微信公众号:szhkjg_hnsfdxyxy),将展馆内的精品标本进行线上推送和展示。

  

  

数字化人体解剖学科教馆内容展示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从2018年开始,我院每年面向全院学生开展解剖标本创意制作大赛,首届“卫教杯”解剖标本创意制作大赛以小组模式参赛,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完成。近150余人参与,共制作标本28件。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标本经过封瓶后放置在人体形态学科教馆,作为馆藏标本示教、展览。

  

  

科教馆学生作品展示

  

2018年,我院以“弘扬解剖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挖掘绘图人才,推动医学科普”为宗旨开展解剖学绘图比赛。我院从59幅参赛作品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湖南省解剖科学学会以及中国解剖学绘图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湖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实人体才是自然界最美丽而神秘的,我本次设计的是十二对脑神经,从颅外到颅内追溯,让我真正理解了神经病学上那些症状的产生,真的是收获巨大。”一名获奖同学如是说。

  

  

标本制作大赛评比现场

   

从2012年至今,我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共获1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5项,参加学术会议34人次、大会报告7次。

   

由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组成的“医志相承”团队申报湖南师范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无语良师,大音希声”从社会问题、伦理矛盾、制度欠缺、人文挑战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遗体捐献工作的制约因素,加深了学生对医学人文的理解。

   

2018年12月31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湖南省委等承办的第十三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我院解剖学实践创新团队成员杨梦洁,荣获“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学术创新奖”。

 

我院以扎实和奋进的姿态,走在地方高校医学学科前沿。实践沉淀技能,团队凝聚力量,竞赛拓展思维,青春尽显缤纷。我院打造 “实践——创新——人文”的医学人才培育体系的脉络逐渐清晰。我院副院长张坚松说: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引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通过实践、团队、赛场多方面多渠道的驱动,着力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创新、人文等核心素养,不断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越来越高的期盼与需要。我院将努力搭建一流的医学学科平台,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坚定不移地朝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何飞洁 蔡颂)

——来源:中国网

上一条:我院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下一条:我校开展“两性一型”教学与人才培养

关闭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371号 邮政编码:410013 学院微信公众号:hnsfdxyxy 投稿:yxyyw2017@163.com 电话:0731-88912416(行政办)、88912480(学工办)

Copyright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