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约1.20%,部分数据显示甚至高达3%~5%,且女性患病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发病趋势逐年上升,防控形势严峻。下面带大家全面了解这一疾病,掌握科学应对方法[3]。
一、认清脊柱侧弯:不止是“姿势问题”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病因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结构异常疾病,冠状面Cobb角>10° 是典型特征——不仅有椎体侧向弯曲,还伴随椎体旋转,如同“被拧成麻花的竹子”,即便刻意挺直身体,两侧肩胛骨高度差也难以消失;而姿势不良导致的脊柱弯曲可主动纠正,二者有本质区别[1]。
该病多发于10-16岁青春期快速生长期:女孩11-13岁、男孩13-15岁且身高年增长超5厘米时,侧弯进展风险会大幅增加。这一阶段骨骼快速生长,而肌肉韧带生长相对缓慢,力量不平衡,椎体骨骺两侧生长速度差异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侧弯。

二、多维评估:不止看Cobb角
传统评估主要依赖Cobb角,但仅能反映骨骼弯曲程度。现代医学更注重结合生长发育状态综合评估[2]:
1.骨龄与身高增长:手腕骨龄片可预估剩余生长空间,骨龄显示仍有1-2年快速生长期时,即使轻度侧弯也需密切观察;每年身高增长超6厘米是侧弯发展的危险时段。
2.脊柱柔韧性与肌力:侧屈位X线片判断脊柱可矫正程度,表面肌电检查能提前6-12个月发现两侧背肌力量失衡,为早期干预争取时间。
3.运动与动力学分析:通过三维运动捕捉、表面肌电图等技术,可发现患者在步态时空参数、脊柱-骨盆活动度、姿势稳定性、下肢动力学等方面的异常,弥补传统影像学不足。

三、科学干预:顺应生长节奏
干预方案需贴合生长发育规律,不同侧弯程度对应不同策略[4]:
1. Cobb角<20°:以姿势训练和施罗斯体操为主,强化弱侧肌群,改善肌力平衡。身高年增长超5厘米时,每周训练5-6次。
2. Cobb角20°-40°:采用3D打印支具治疗,可根据体型和生长速度调整,兼顾矫正与骨骼生长空间,每3-6个月需重新评估调整。
3. Cobb角>45°或保守治疗失败:选择手术治疗,现代脊柱融合术会预留生长节段,避开生长最快期,术后需监测至骨骼成熟。
4.联合干预新方案:八段锦联合Schroth训练效果显著,能改善躯干倾斜、肩关节失衡,减轻疼痛,提升脊柱功能与自我形象满意度,12周干预总有效率可达95%[4]。

四、日常预防与家庭监测:早发现是关键
1.正确姿势养成[5]
①站姿:双脚与肩同宽,平行向前,重心均匀分布;腹肌、臀肌收紧,脊柱挺拔,肩胛骨后缩,颈部正直。
②坐姿:端坐座椅,双脚踩地,髋、膝、踝呈90°;臀部靠座椅后方,腰后可加靠垫,双目平视,避免跷二郎腿。
③背书包:选双肩包,调节肩带使书包贴合背部,重物靠近脊柱,总重不超体重10%,避免单肩包。
④读写与电子设备使用:用可调节桌椅,保持“一拳、一寸、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使用电子设备时,视线与屏幕上缘齐平,遵循“20-20-20”原则(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
2.家庭筛查[6]
10岁起每3个月做“亚当测试”(双脚并拢直立,双手下垂,前倾90°观察背部是否对称),生长加速期(半年鞋码增2码以上)增加筛查频率;记录站立身高与坐高,若坐高增长慢于站立身高,需警惕脊柱异常。

五、性别差异:康复需个性化
大学生脊柱侧弯患者上下楼梯时,运动控制策略存在明显性别差异[7]:
女性:上楼梯依赖髋关节内外旋、踝关节背屈/跖屈的灵活性代偿躯干控制不足,下楼梯以髋关节发力代替膝关节,膝关节峰力矩较低。
男性:更依赖膝关节肌力维持稳定性,膝关节峰力矩更高。
这提示临床需制定性别化康复策略,女性侧重增强膝关节肌力,男性注重维持关节稳定性。
六、结语
脊柱健康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基石,早认知、早筛查、早干预,医家校家联动,才能为孩子守护好挺拔的未来!
[1]王首鉴,任君,李苗秀,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运动与动力学研究进展[J/OL].医用生物力学.
[2]马维丰,刘双英.青少年脊柱侧弯全解析[J].医药养生保健报,2025(9):051.
[3]朱立国,金哲峰,韩涛.详解青少年脊柱侧弯:从认知,到预防[J].中医健康养生,2025(9).
[4]户亚娟,王凌啸,魏冬锋,等.八段锦联合Schroth训练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干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60(4).
[5]王烁,梁辰.以正确姿势为“导航”,别让脊柱“走弯路”[J].中医健康养生,2025(9).
[6]孙宇.脊柱侧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与运动?[J].2025(10).
[7]苟艳芸,孟琳,陈少清,等.大学生脊柱侧弯患者上下楼梯活动下肢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的性别差异[J/OL].医用生物力学.
编辑:陈雨孜
责编:傅靖凯
审核:熊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