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疾病预防筛查、诊疗全程检验、临床诊疗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医学检验教育与培训、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生产等工作的卓越创新复合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情怀、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精神;
2.具备运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够满足医学检验及相关行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4.在科研创新、形态学检验和体外诊断产业技术与转化医学等特色拓展方向具有一定特长;
5.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评思维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视野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慎独修养和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关爱生命,具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指标点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指标点1.2:对医学检验技术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专业情怀,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中国”和“健康湖南”为己任的专业责任感和专业价值观。
指标点1.3:关爱生命,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个人信仰、价值观、文化习俗等,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精神。
指标点1.4: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指标点1.5: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遵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2.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良好的医学检验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指标点2.1: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疾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指标点2.2: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指标点2.3:接受严格系统的医学检验技能训练,能够胜任医学检验技术及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等工作;
指标点2.4:了解医学检验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3.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
指标点3.1:能熟练并合理运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和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开展疾病的预防筛查、诊疗的全程检验、参与临床诊疗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指标点3.2:能熟练并合理运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和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开展医学检验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开发、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等。
4.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指标4.1:具备初步的、在检验医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指标4.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指标4.3: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5.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指标点5.1: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身心健康,能适应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
指标点5.2: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5.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尊重同事和同行,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6.学习发展能力:具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及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
指标点6.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指标点6.2: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重大疾病及公共安全问题,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1.品德修养 |
√ |
|
|
|
√ |
2.学科知识 |
|
√ |
√ |
√ |
√ |
3.实践能力 |
|
√ |
√ |
√ |
√ |
4.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
|
|
√ |
√ |
√ |
5.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
|
|
√ |
|
√ |
6.学习发展能力 |
|
|
√ |
√ |
√ |
注:打“√”表示毕业要求对相应培养目标具有支撑作用。
注:1.表中教学环节: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