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办事指南 在线投稿 系所导航
当前位置: 首 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依心医意|夜猫子注意!熬夜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2025年10月19日 12:00 蒋春江 段佳畅 胡若扬 点击:[]

引言

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熬夜、晚起、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现象,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据估计,我国约有1.3亿的90后年轻人有晚睡熬夜的习惯[1],晚睡和熬夜等睡眠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充足的睡眠不仅是优质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康身体的基础。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更应重视睡眠与健康。

1大学生熬夜现状

(1)熬夜现象普遍且严重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2]显示,仅29%的大学生在24:00前入睡,52%在24:00-2:00间入睡,19%在2:00后入睡,超70%存在经常性熬夜。另有研究表明该群体熬夜比例高达94%以上。

熬夜现象随年级上升而加剧,近半数大四学生超过24:00就寝。“985”高校情况尤为突出,超四成学生在24:00至凌晨1:00期间入睡。

(2)熬夜类型多样

大学生的熬夜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劳动型熬夜:由于学习、工作任务没有在白天完成,只能转战夜晚。例如,一些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整时间长进行创作,白天的时间容易被课程切割成碎片,只能晚上进行连续性创作。

自由型熬夜:利用夜晚获得对时间的掌控权,进行释放压力、创造生命体验的活动,如兼职调酒师、排练话剧、去酒吧蹦迪等。

虚无型熬夜:没有要忙的事,也不是生理性失眠,而是在一种虚无的心理状态中消磨夜晚的时间。

2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认知

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认知呈现“高知晓率”与“低控制力” 的鲜明矛盾。

理性上认同,行为上失控:超过90%的学生认同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超40%坦言“知道危害,却忍不住熬夜”。

根源在于压力与逃避:学业焦虑、人际压力是失眠主因,而手机依赖成为最主要的消极应对方式,陷入“越焦虑越熬夜”的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道理都懂,但做不到。意志力败给了即时满足。

3大学生熬夜现象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熬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心理因素:思绪太多、难以入睡(52.06%)以及学业压力、情感问题造成的焦虑和情绪波动(65.59%)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3]

个人行为:电子产品的诱惑(如刷视频、打游戏、社交等)(62.07%)是第二大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宿舍环境不好,如蚊虫叮咬、室友打呼噜、开麦打游戏等(54.59%)。

4大学生熬夜的建议

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建立规律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周末也不例外),帮助身体建立“睡眠-觉醒”的条件反射[4]

减少电子设备使用:睡前1小时戒屏幕,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学习放松技巧: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或渐进式肌肉放松。 适当运动+饮食调理:每天30分钟快走、瑜伽或八段锦[5],但避免睡前2小时剧烈运动。午后戒咖啡因,晚餐清淡易消化。

5结语

熬夜是健康无形的“小偷”。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认识到其危害,主动做出改变,从今天起拒绝熬夜,拥抱规律作息,为未来的奋斗之路积蓄更多能量!

[1] 王雪芹.熬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4,15(15):48-51.

[2]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R].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

[3]陈吴越,沈沁,张婷,等.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调查[J].科技资讯,2019,17(28):181-187.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9.28.181.

[4]李娟.青少年如何改善睡眠状况[J].青春期健康,2025,23(03):66-67.

[5]刘珊.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睡眠障碍大学生睡眠、心肺功能及情绪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21.DOI:10.27114/d.cnki.ghnau.2021.001386.


编辑:李官正

责编:傅靖凯

审核:熊永通

上一条:依心医意|幽门螺旋杆菌——胃里的“不速之客”,你中招了吗 下一条:医学部在2025级本科生军歌合唱比赛中取得佳绩

关闭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371号 邮政编码:410013 学院微信公众号:hnsfdxyxy 投稿:yxyyw2017@163.com 电话:0731-88912416(行政办)

Copyright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