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办事指南 在线投稿 系所导航
当前位置: 首 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依心医意|幽门螺旋杆菌——胃里的“不速之客”,你中招了吗

2025年10月19日 12:22 田鹏鸣 张梦芩 胡若扬 袁立明 邓光祁 点击:[]

一、引言

患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1],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5.87万例,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5位;死亡病例数约为26.11万例,位居死亡顺位第3位。而近年来,年轻人患胃癌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在全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上升趋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幕后的主要元凶竟然只是一只小小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小恶魔”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的胃里兴风作浪的。

二、发现及生存机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的胃内是无菌的。因为胃中含有大量的胃酸,胃酸作为一种强酸,可以轻易腐蚀血肉、骨头甚至金属,号称“移动的焚化炉”,在这种环境下,细菌不可能会生存下来。然而,1982年,消化科·医生巴里·马歇尔成功证明了胃中细菌的存在,因这种细菌常常寄居在胃部幽门处,因此被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2005年,马歇尔也因这项成果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既然胃酸具有强大的腐蚀性,那么幽门螺旋杆菌为何可身处其中而安然无恙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能分泌一种能将尿素转化为氨的尿素酶。作为一种碱性物质,氨能在幽门螺旋杆菌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罩”,从而避免幽门螺旋杆菌被胃酸腐蚀。

幽门螺旋

三、致病机制

众所周知,我们的胃之所能够容纳腐蚀性极强的胃酸,是因为胃壁表面有一层胃粘膜,胃粘膜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厚厚的粘液层,这道含有碳酸氢盐的粘液屏障便是胃壁免受胃酸侵蚀的关键所在。而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后面拥有像螺旋桨一样不断运动的鞭毛,能够穿透这层厚厚的粘液,在抵达胃黏膜后,便会通过表面的黏附因子(如BabA、SabA)牢牢地吸附在胃上皮细胞上,之后,幽门螺旋杆菌便通过释放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等效应蛋白,直接损伤细胞。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持续感染而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为后续病变奠定基础[2]

四、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原因

chuanbo

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同时幽门螺旋杆菌也可以通过感染者的呕吐物、咀嚼食物以及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3]。儿童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全、免疫力低及种种生活习惯问题而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而大学生成为另一高风险人群的原因,同样也在于其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其一,在宿舍生活中,室友间密切接触,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甚至互尝食物,增加了口-口传播的风险。其二,喜欢聚餐、点外卖,饮食卫生难以保障;同时偏爱辛辣刺激食物,破坏胃黏膜屏障。其三,熬夜、压力大等不良作息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感染风险增加。

五、科学疗法及检测手段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建议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成年人都考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4]。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和高剂量双联疗法,两种疗法疗效相当[5]。此外,由于多数人感染后并未症状,故建议去体检部门检测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呼气试验。这种检测方法比较简便,测试者只要空腹服用标记了碳13或碳14的尿素,稍作休息后往专用的呼气袋吹气,就可以完成检测。

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六、防控措施

防控幽门螺旋杆菌的措施可以分三步,总结起来是:“管住嘴,分清楚,讲卫生。”

第一步,切断传播途径——管好“口”。无论是在食堂、餐馆还是宿舍聚餐,主动提出使用公筷公勺,每人一套公筷夹菜,私筷进食,不共用餐具水杯,喝饮料时,也不要对瓶吹,最好倒入杯中饮用。另外就是注意食品卫生,尽量减少点外卖的次数或者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订餐。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亲密接触,情侣间要注意亲密行为的卫生。

公筷

第二步,做好个人卫生——护好“手”。严格遵守“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原则,洗手时选择使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每次洗手的时间应不少于20秒。此外,也要做好个人用品的管理工作,如牙刷、洗脸巾等个人用品要单独放置,不可换用。

七步

第三步,增强自身抵抗力——养好“胃”。养好胃的关键在于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我们维持强大免疫系统的基础,同时按时吃饭,多吃蔬菜水果,均衡搭配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每天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户外运动,不仅可以缓解身心压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我们的健康生活筑起屏障。

chi锻炼

七、结语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对于大学生而言,防控幽门螺旋杆菌的关键在于意识和习惯,建议大家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不仅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身边的同学和家人,是一项对自身健康的长远投资。祝愿大家都可以健健康康,心情愉快。

文献引用

[1]赫捷,张思维,李霓,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J].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45): 3685-3694

[2]刘改芳, &吴静. (2020).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8*(11), 427-432.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2021).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中华消化杂志, *41*(4), 221-233.

[4]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胃肠病学,2022,27(12):734-746.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2.12.005.

[5]刘丹妮.大剂量二联疗法与含铋四联疗法在初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23.DOI:10.27661/d.cnki.gzhnu.2023.004257.


编辑:包良杰

责编:傅靖凯

审核:熊永通

上一条:于墨香疗愈中,为心灵织就温柔铠甲 下一条:依心医意|夜猫子注意!熬夜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关闭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371号 邮政编码:410013 学院微信公众号:hnsfdxyxy 投稿:yxyyw2017@163.com 电话:0731-88912416(行政办)

Copyright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