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授课情况
课程名称 |
授课人 |
起止时间 |
总课时 |
诊断学(物理诊断) |
符晓华、张娜、彭小宁、 |
2009-2012 |
1080 |
诊断学(实验诊断) |
张娜、陈宇 |
2009-2012 |
380 |
健康评估 |
彭小宁、张勇 |
2009-2012 |
320 |
医学影像学 |
刘铁滨、张勇 |
2009-2012 |
396 |
外科学总论 |
罗亚桐、王光伟 |
2009-2012 |
742 |
手术学基础 |
贺国强、蒋腊梅 |
2009-2012 |
656 |
局部解剖学 |
罗亚桐、简晓红 |
2009-2012 |
282 |
医学免疫学 |
张冉、陶科 |
2009-2012 |
198 |
医学微生物学 |
张冉、叶湘离 |
2009-2012 |
288 |
医学寄生虫学 |
彭飞、陶科 |
2009-2012 |
280 |
医学分子生物学 |
袁仕善、叶湘离 |
2009-2012 |
190 |
药理学 |
曹建国、冯星、周源、刘英姿 |
2009-2012 |
1380 |
临床药理学 |
冯星、刘英姿 |
2009-2012 |
120 |
药物分析 |
邓远雄 |
2009-2012 |
124 |
手术学基础 |
李健 |
|
|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
高职高专《诊断学》(第六版) |
符晓华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7 |
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 |
《诊断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二版) |
符晓华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9 |
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 |
《医用药理学》 |
冯星主编 |
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 |
2011 |
|
《医用药理学习题集》 |
周源 主编冯星 副主编 |
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 |
2011 |
|
《药理学实验指导》 |
周源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 |
高等医药院校本科 规划教材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六版) |
张冉 参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7 |
规划教材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第六版) |
张冉 参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7 |
规划教材 |
《微生物学》(第二版) |
张冉 参编 |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009.9 |
规划教材 |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 |
张冉 参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0.8 |
规划教材 |
《医学机能实验学》(第一版) |
周源 参编 |
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
2009.3 |
高等医药院校本科 规划教材 |
《药物毒理学》(案例版) |
周源 参编 |
科学出版社 |
2009 |
高等医药院校本科 规划教材 |
《临床寄生虫病检验学》 |
彭飞 参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10 |
|
《妇产科学》(第六版) |
贺国强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7 |
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 规划教材 |
《妇产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六版) |
贺国强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7 |
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配套教材 |
《中英双语医学诊断学》 |
张娜 参编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2011.8 |
|
《系统解剖实验学》 |
简晓红 参编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2009.7 |
十一五规划精品课程教材 |
教改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课题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综合性师范大学医学教育深度融合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09)321号-67) |
湖南省教育厅 |
符晓华 |
2009.7 |
湖南省特色专业(药学)专项建设 |
湖南省教育厅 |
冯星 |
2009-2011 |
药学特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湖南省教育厅 |
冯星 |
2010-2011 |
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刘铁滨 |
2011.7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 |
冯星 |
2009-2011 |
药学特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湖南师范大学 |
冯星 |
2010-2011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高级免疫学》课程“四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
湖南师范大学 |
张冉 |
2010-2012 |
《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课题 |
湖南师范大学 |
张冉 |
2008-2010年 |
《医学导论》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引导作用的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 |
贺国强 |
2009.6 |
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 |
刘铁滨 |
2011.6 |
系统解剖学护理专业实验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21-0379 |
湖南师范大学 |
简晓红 |
2011.7 |
诊断学双语教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张勇 |
2011 |
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叶湘漓 |
2010 |
多媒体教学课件项目-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
湖南师范大学 |
陶科 |
2010年11月 |
多媒体课件立项医学微生物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叶湘漓 |
2009 |
多媒体课件立项 女性生殖生理与保健 |
湖南师范大学 |
贺国强 |
2011.12 |
多媒体课件立项健 康 评 估 |
湖南师范大学 |
陈宇 |
2010.10 |
多媒体课件立项医学伦理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刘铁滨 |
2010 |
多媒体课件立项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罗亚桐 |
2010 |
《临床药理知识》文化素质教育校选课 |
湖南师范大学 |
冯星 |
2009-2011 |
课程名称 |
级别 |
负责人 |
时间 |
生物化学 |
校级 |
袁仕善 |
2010.4 |
高级药理学 |
校级 |
周源 |
2010.4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奖励级别 |
时间 |
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
彭飞 黄琼瑶 刘年猛 孙慧 |
湖南师范大学2010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0.5 |
人体寄生虫学 |
彭飞 黄琼瑶 孙慧 刘年猛 |
湖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 |
2010.7 |
免疫学基础 |
张冉 |
湖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 |
2010.5 |
系统解剖学 |
简晓红 |
湖南省高等学校第九届中南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 |
2009.7 |
诊断学:症状学、体格检查 |
张娜 符晓华 |
湖南师范大学第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
2009.7 |
湖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 |
简晓红 |
湖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 |
2010 |
《视觉传导路》中国解剖学会课件比赛三等奖 |
简晓红 |
国家 |
2011.8 |
获奖教师 |
获奖时间 |
颁奖部门 |
获奖等级 |
冯星 |
2011 |
湖南师范大学 |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一等奖 |
简晓红 |
2010.9 |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
树达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 |
简晓红 |
2010.9 |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
一等奖 |
刘英姿 |
2009年 |
湖南师大医学院 |
三等奖 |
刘英姿 |
2010年 |
湖南师大医学院 |
三等奖 |
陈宇 |
2011.5 |
湖南师范大学 |
优胜奖 |
叶湘漓 |
2010年5月 |
湖南师范大学 |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二等奖 |
获奖教师 |
获奖年度 |
颁奖部门 |
冯星 |
2009-2010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
湖南师范大学 |
张冉 |
2009年12月张冉 |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
周源 |
2009-2010优秀教学奖 |
湖南师范大学 |
简晓红 |
2009.12 |
湖南师范大学 |
简晓红 |
2011.12 |
湖南师范大学 |
罗亚桐 |
2011.12 |
湖南师范大学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年、卷(期) |
第一作者 |
医学院校应强化第二课堂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1,10(10) |
是 |
合作性学习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9,145(1):107-108 |
杨惠军,张冉(通讯作者) |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
医学信息(下旬刊) |
2009,1(10) |
袁仕善 |
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
医学信息(下旬刊) |
2009,1(12) |
袁仕善 |
信息技术背景下护理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护理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1;25(7) |
简晓红 通讯作者 |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辽宁医学院院报 |
2010.8(增刊) |
简晓红 |
"副作用"新解 |
中医药导报 |
2011;17(1):93-94 |
刘英姿 |
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初探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0,7(28):117-118 |
刘英姿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华夏教育 |
2010,6:41 |
冯星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医学教育探索 |
2010,9(2) |
刘铁滨 |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0,12(34) |
刘铁滨 |
《医学影像学》多媒体网络实验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探讨 |
中国教育技术 |
2010,12第6期 |
刘铁滨 |
(1)团队设置特色
①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已形成一支结构好、素质高、实力强、潜力大的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符晓华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教改意识,具有爱岗敬业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多年来一直潜心工作于教学、科研与临床第一线,专业学术实力强,竞争意识突出,主持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5部。课程模块负责人均为教授、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爱岗敬业,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热心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多项荣誉,在教学实践中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教学团队的建设发挥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团队中一批年青骨干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教学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学生对团队教师评价的优秀率达到90%以上,相当一批教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本团队在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承担了校级以上各类教学改革项目39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4项,6人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主编(参编)规划教材11部,其他教材20部。
②强调基础与临床结合、专业基础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突出临床医学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人才培养。
本团队以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与创新思维意识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着力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成为了一个连接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完整有机的课程体系。为适用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调整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本团队构建了诊断学基础和手术学基础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思维方法及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构建了病原生物学模块,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原检测能力与疾病谱变化的识别能力;构建临床药学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对基本疾病处治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和个体化用药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加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真正实现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和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从而为临床后期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以这四个核心模块组成的教学团队,扬长避短,特色鲜明,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2)课程特色
①构建了连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由医学基础过渡到医学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整个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牵引性和前沿性的特点。专业基础课程是由诊断学、手术学、病原学、药理学、等14门课程有机组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系列课程群,各门课程既具有本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特点,又具有与其它相关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特点,其课程之间又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本团队高度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将其列为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医学本科教育的理念,不断加强本团队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互动、相互促进,支持精品课程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病原生物学等被评为学校重点学科,从而为保证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建立了突出规范化技能训练和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团队对以“学科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进行了渐进式的改革,开设了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和《临床基本技能》等,不断推进以突出规范化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注重创新思维意识培养的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推广以“疾病为导向”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三性”实验项目的比例。验证性实验以标准化和规范化实验操作为主,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强调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性实验项目以课堂操作和课外业余科研(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强调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①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本团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和CAI课件的研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使用率为100%,部分课程如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实施了局域网络教学。获得省级、校级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一、二、三等奖共15项。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积极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方式,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 以多媒体交互为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团队教师将自身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渗透到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改革中,建立了规划严格的教材选用程序,鼓励选用全国规划教材和自编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教材。2001-2008年本团队教师共编写全国规划教材11部,其它教材20部,其中主(副主)编7部,参编24部。承担各类教学教改项目39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获教研成果奖8项,教学优秀奖6项。
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基本技能训练。
按病原生物学、临床药学、诊断学基础、手术学基础等四大模块,建立了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高度共享的医学基础实验中心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室中心已成为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近几年又先后建立了医学基础数码互动实验室、诊断学多媒体心肺触听实验室、影像诊断网络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完成了多媒体机能学实验室、手术学模拟实验室、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了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主的实验教学改革,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陆续开设了《医学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等具有很高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建立了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有效运作机制。
③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团队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医疗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构建了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校级开放性实验”构成的三级创新实验体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具体、明确的思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在不断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发展了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
(1)编写高水平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并向全国推广。
《诊断学》教材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奖,向全国推广,已被全国高等医学大专院校应用。
《医学科学研究与设计》、《妇产科学》、《药理学》、《诊断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妇产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病原生物学》等一批卫生部规划教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高校广为使用。《医学免疫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已作为医学类教材在湖南高校使用。
诊断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已上网并向全国推广。
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自行设计、开发了医学影像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于2006年起应用于我院医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每年受益学生达300余人。此项改革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并已推广应用。
(2)成功举办培训班、参加各类研讨会推广教学成果。
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研讨会介绍了我校现代化网络化教学、临床技能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等情况,获参会代表高度评价。
2007年、2008年连续两届举办了全省计生系统医务人员临床基础培训班,共有5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进一步扩大了本教学团队的在省内同行中的影响作用。
2008年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成功获得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湖南省直考点资格,圆满顺利完成了2008年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并获得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考点称号,共有近900学员在本考点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