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办事指南 在线投稿 系所导航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22年如一日的深情守护——医者曾参军

2019年11月23日 15:06  点击:[]

医生

曾参军主任

 

一张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争分夺秒,救人性命;一招一式中,混合汗水和磨练,技艺精湛,炉火纯青……手上一把刀,心头一把火,刀无歇,火不息。他就是“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中获“金柳叶刀奖”获奖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医生。

 

“我要圆满的完成每一台手术”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是曾参军主任行医22年来,内心恪守的信条。凭着内心的执念,他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攀登医学科技高峰;在医德上,仁心济世,不忘初心,竭尽所能帮助患者。

 

国家“金柳叶刀奖”获得者、“国家卫生应急先进个人”、广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研发者、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在他身上有着诸多的荣誉。但他说,一旦选择了医学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奋斗。他的努力奋斗,让大爱在世间传递,为万千患者带来了福音。

 

立志从医



 

 

曾参军主任出生于湖南省娄底涟源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族里面他的叔叔是一名医生。受家学渊源的影响,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医生。

 

高中毕业,他顺利考上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是神圣的,一迈进校园,一股神圣感从内心油然而生。”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曾参军暗下决心,学医是为了服务人民,自己一定要学好本事。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研读外科课程过程中,曾参军对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在学校组织的外科缝合、包扎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由此,他渐渐确定了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涟源市人民医院工作。他说,要想成为一名专科医生,打基础很重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医院的积累造就了他扎实的基本功,手术得心应手。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几乎每一位接受过曾参军主任治疗的病人,谈起这位医生,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好医生”、“神医”。

 

每天早晨上班,他总是提前到位查看病房,准备医嘱;每次查房,他都面带微笑,稳稳地站在病床前与病人交谈。

 

每一台手术前,他会提前到手术室等候病人,帮助摆体位,让病人第一眼能看到医生。

 

每次手术后,他总是和护士一起把病人送回病房,站在病床前,细心交代注意事项。

 

他的手机里存着所有接受过他治疗的病人的电话、微信;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病人的咨询。即便是因为手术没有接到电话,他也会在忙完之后第一时间回复。

 

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20多年,并准备一直坚持下去。

 

 

离乡10年,他乡音未改,一口地道的湖南普通话向记者讲述起他的故事。语气温和,笑声淳朴。

 

拼搏奋进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彼时,在县级医院已小有名气的曾参军医生,牢记着学医的初心。他深知,医学世界,学无止境;只有学更多的知识,方能治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

 

2004年,作为医院的青年人才,曾参军医生被派往全国知名的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修骨科。一年之后,他灵活运用先进医疗技术,结合自身新理念,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髋关节置换等多项复杂的骨科手术。

 

2006年,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105岁的王奶奶在家不慎跌倒,造成髋部多处粉碎性骨折。家属送到医院时,情况危急。老人家年龄这么大,能否禁得起手术;万一手术环节出现纰漏怎么办?医院的骨科医生们迅速聚到一起,讨论治疗方案。“不做手术、保守治疗不行,高龄老人躺在床上,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曾参军医生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并征得家属的同意,点名由曾参军主任主刀这台手术。45分钟的手术过程中,曾参军医生带领医护团队采取各种措施,谨慎操作,最终胜利完成手术。术后仅仅3天,王奶奶依靠护具能下床做术后康复锻炼了,奇迹!家属们诚挚地感恩曾参军医生把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并邀请了电视台来做报道。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8年,定位“以骨科为龙头,发展综合医院”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开始向全国各地招聘骨科专家、人才。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多个成功的手术案例,曾参军主任赢得了南医三院领导认可,并正式作为人才引进。

 

医学的求索,永无止境,进入新环境,曾参军主任拼搏奋进的脚步并未停止,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追求手术的完美、精准及速度,一直是他的行医风格。观摩他手术是一种医术上的视觉享受,如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严峻考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玉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曾参军主任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决定去玉树接受精神的洗礼,去灾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诠释“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当天上午,他立即报名申请,并获得批准。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4月15日凌晨,作为广东省首批医学专家28人中的一员,曾参军主任乘飞机飞往地震灾区。

 

他一下飞机,来不及休息,就一头扎进救援队伍中,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们一起检诊分类病人。

 

伤者不断地从废墟中被救助出来,分诊显得尤为重要。哪些病人伤病较重需要马上手术,哪些病人伤病较轻只需简单处理,病人划到哪个科,怎么处理救治?包扎、缝针、急救……自然灾害中,如果一个医生不全面,只精通本科室的医疗技术,进入到灾区,一旦碰到一个不属于自己擅长领域的病人,便询问别的科室的医生、专家,这在时间上是来不及的。而曾参军主任此前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实战技能,此时派上了大用场。他决定与时间赛跑,和死神一起争分夺秒;他迅速投入紧急救援,成就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查房时,曾参军主任发现了一名双下肢因为埋在土里太久造成挤压伤的病人。病人的肌肉开始坏死并产生毒素,继而出现了挤压综合症,肾功能开始出现衰竭、呼吸衰竭、心律很快。

 

“既要抢时间,又要承担各种风险;所以一定要果断,要迅速作出正确的的决定。”面对这样的情形,曾参军主任马上作出很果断的判断:截肢保命。然而,这位病人是藏族的同胞,有着自己的信仰,作为医生必须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形势危急,刻不容缓!曾参军主任马上找到病人家属,并通过家属找到了喇嘛活佛,向他们解释病人的病情。在征得了两方的一致同意之后,曾参军主任带领医疗团队的医生们当天晚上就给病人进行了截肢手术,病情逐渐开始好转。

 

曾参军主任回忆,因为海拔高,整个人处于轻度缺氧的状态,头脑比较兴奋;救援期间,即便是任务繁重,他也不感觉累。晚上做手术忙到半夜,等到休息了,也睡不着。金大地院长经常深夜叫大家一起去商量探讨,部署第二天的救治工作。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广东医疗队一天最多做过七台手术。

 

4月30日,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曾参军主任随最后一批广东医疗队撤离灾区。15天里,他参与抢救诊治重伤员数千人,手术40余台,赢得了当地医生和百姓的高度赞扬,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作为党员的曾参军主任又一次冲在了最前头。因地震急救救援工作出色,2014年12月曾参军主任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卫生应急先进个人,南医三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卫生应急先进单位。

 

“两次救援,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今后只要有需要,不管国内、国外,碰到自然灾害,我都会报名。”曾参军主任语气坚定地说道。

 

激情亚运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2010年11月,广州迎来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曾参军主任接到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担任亚运会羽毛球馆医疗服务队队长,负责羽毛球参赛运动员的伤病治疗、护理工作。

 

扣杀、弹跳、救球……惊险刺激的羽毛球属于剧烈运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动作幅度大,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很多运动员更是带伤出战。

 

比赛名次事关国家荣誉,因此医疗保障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运动员进入亚运村开始,曾参军主任就率领医疗队全程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2010年11月21日晚,广州天河体育馆,吸引着全世界万千羽毛球爱好者的目光,也将医疗保障团队的工作推到了紧张的极点。

 

林丹和李宗伟,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正式打响。比赛过程中,曾参军主任和团队成员们就守在场地边上,细致地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并随时准备提供服务。

 

2010年12月19日,广州亚残运会闭幕,亚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曾参军主任和他率领的医疗团队因为保障有力,得到了亚组委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度评价,荣获“亚运会志愿者服务突出贡献奖”。

 

匠人精神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更新的医学研究成果,是曾参军主任行医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陆续在各类医学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先后撰写发表了《Evaluationofthreedimensionalprintingforinternalfxationofunstablepelvicfracturefromminimalinvasivepara-rectusabdominisapproach:apreliminaryreport》《Laparoscopicacetabularfracturefixationafterthree-dimensionalmodelingandprinting》《Acombinationofthree-dimensionalprintingandcomputerassistedvirtualsurgicalprocedureforpreoperativeplanningofacetabularfracturereduction》等论著。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等的立项、研究和结题。

 

手术的精益求精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曾说“我很享受手术的过程,每个骨科病人受伤程度都不同,每次高难度手术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多年来,他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让更多患者受益。

 

2011年,曾参军主任开始接触数字医学,他萌生出将该技术运用于骨科手术的念头,开始着手做研究。

 

2014年1月,从高处坠下、右髋骨碎成4块的43岁的张先生住进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择了曾参军主任主任医师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康复周期长,病人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曾参军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累积的研究基础,大胆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做出患者个性化的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由他主刀,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3D打印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手术。

 

2014年2月13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9秒钟时间,专门介绍了这一例手术。因这一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新华社、南方日报、广东卫视等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例手术,并对曾参军主任进行专访。

 

“以数字医学为基础,通过大数据的精准计算,得出病人损坏的骨骼尺寸、大小,通过3D打印技术打出1∶1的仿真‘骨模’,术前模拟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完全熟悉手术的整个流程,了解每一个步骤,从而精细设计好手术方案。然后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首先在腹壁上打四个小孔,将腹腔镜置于腹膜外建立气腹,充分‘显露’髋臼骨折部位,将预弯的钢板放置到最佳位置,并钻孔植入螺钉。由于术前螺钉长度已精确测量,这样大大减少了手术中反复预弯钢板及测量螺钉的时间。真正的内固定时间不到1小时,前后出血仅80毫升。如果按照传统术式来做,出血至少得1000毫升。而且这种微创手术由于精确度高、伤口小、疼痛轻,患者当天就可以翻身活动,次日就能坐起来,术后恢复快,真正实现了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的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面对媒体,曾参军主任尽力作出通俗的解释。

 

术后复查钢板位置及螺钉植入方向长度与术前3D打印模拟手术完全匹配。金大地表示,把现代高端科技3D打印技术应用到临床骨科上,并与现代微创内窥镜技术相结合,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髋臼骨折3D打印腹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这标志着我国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一厘米宽度上挖掘一公里深度。此后,曾参军主任一直沿着数字医学结合3D打印技术这个方向努力,继续作深入的研究,并拿下了多个重大科研课题。在他看来,医学的匠人精神应该是,不断地学习进取,大胆地超越突破自己。

 

2015年,曾参军主任来到美国洛马琳达学院(LomaLindaAcademy)留学。期间,他做了大量的医学基础性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了美国SCI杂志。

 

受曾参军主任手术的影响,3D打印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手术中。“科技推广得越广,就能治愈更多的病人。”当初许下的誓言,正在一步步实现。

 

医德为先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曾参军主任从事骨科工作20年了,未出现过医疗差错事故,虽然忙忙碌碌是常态,但他喜欢自己的工作。

 

20多年来,曾参军主任始终微笑着对待每一个病人,“生病本来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住院的。”他说,行医凭的是自己的良心。在他看来,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换位思考,用自己最好的技术,用最省钱、疗效最好的治疗手段给病人治疗,廉洁本分,这就是医生的“良心”。

 

有些病人家属不放心,手术之前硬要塞给医生红包。曾参军主任的做法是将红包主动上交院方,并存入病人住院押金中。如今,在南医三院,这成了一条铁打的纪律。熟悉曾参军主任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把职业操守看得比命重的人。

 

女儿刚刚出生五个月,一天晚上,医院来了急诊患者,需要曾参军主任加班手术。当时孩子还在母乳喂养,妻子高烧至40度,可是作为的医生的曾参军主任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加班手术。等他以平静的心为患者做完手术,看到妻子烧的通红抱着孩子躺在床上的情景,他心酸不已:“谁让我选择了医学事业呢!”

 

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南医三院组织“健康直通车”开赴新疆喀什地区。曾参军主任和同事们一道在当地医院开展会诊和义诊活动,并通过技术帮带和开展主题讲座的形式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期间,曾参军主任和同事们还到附近镇村“五保户”家中开展巡诊、赠送药品等服务,受到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欢迎。这一增进民族团结的行动,经媒体报道之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6年,曾参军主任获得了“金柳叶刀”奖,这个全国每年只有10个名额的奖项,弥足珍贵。而这尊奖杯和其他的各种奖杯、荣誉证书都静静地躺在他办公室书柜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医生就应该到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只呆在办公室守着病人上门。”从2010年开始,曾参军主任充分利用自己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到市、县级医院进行送医义诊、做宣讲,也应邀赴湖南、云南、贵州、山东等多个省份进行医疗支援。因为玉树地震救灾结缘青海,如今他每年都要去青海多次,只要对方的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他呼过去。为此,他牺牲了大量的陪伴家人的时间。

 

“把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带下去,让病人就近选择治病,不用跑到省城。”虽然曾参军主任内心时常对家人怀有愧疚,但是医者仁心,总是在不断地催促他前行。医疗资源下沉,让病人节省了路费,增加了医保报销比例并畅通了病人的双向转诊渠道;同时,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准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年平均接诊病人200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70余人次,完成手术500余台次。面对病人不厌其烦为其解答疑惑,实现“无缝隙、零距离”沟通;对治疗方案的反复斟酌、一丝不苟,造就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他用自己的精湛技术、爱心及努力赢得了患者的尊重,让患者满意、让患者信任!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些曾参军主任口中平凡普通的行为;确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大德,无数的病人都对他的善举感铭于心。锦旗、感谢信,如雪片般飞到他手中。


在曾参军主任心里,一个完美的医生应该是这样的:“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一颗爱心,有一颗健康的心,有不断地求知心。”而他则以实际行动,不断地向内心的标尺靠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说,医生是病人心中暖心的天使,在笔者看来,曾参军主任便是这温暖世界里忠诚而深情的守护者。

上一条:程泽能:万里鹏程归故土,泽世以能守初心

关闭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371号 邮政编码:410013 学院微信公众号:hnsfdxyxy 投稿:yxyyw2017@163.com 电话:0731-88912416(行政办)、88912480(学工办)

Copyright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